CN EN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   学生   /   学生实践   /   正文

分享

【行走的暑假】向美而行 | 实践故事:让每一种生活被看见
2021.09.09

艺术、视野、美育

欢迎关注美术学院2021暑期实践

每个假期,清华美院总有许多学子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真真切切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他们曾在故宫博物院里与师长校友对话,感知专业文脉、体悟前辈精神;曾在四川雅安地震灾区的中心、在乡村小学,用童话、诗歌、艺术给予孩子爱、陪伴与力量;也曾在西昌的大凉山间,调研少数民族工艺文化赋能的发展方式,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美,独特,鲜活,令人感动。为此,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团委实践组辟“向美而行”实践项目,希望组织更多美院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专业优势,以美育己,传美于人,向美而行。

进乡村,近真实,让每一种生活被看见。以下,是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学生李叁陆的实践故事。

让每一种生活被看见

美87环境艺术设计系 李叁陆

一个热衷于记录乡村的人

我虽然不生在乡村,但却格外喜欢乡村带给我的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五次实践,第一次去了浙江丽水景宁,两次前往四川阿坝州理县,城里村中,线上线下,我喜欢乡村,更喜欢去记录、去感受,让每一种生活被看见。

踏上乡土

2019年的夏天是我第一次参与实践,作为“畲忆重构”——浙江丽水畲族文化与旅游发展调研支队的一员,我们来到了浙江丽水景宁县城。“畲忆重构”是支队长朱滢和我一起想出来的名字,带着我们的初心与愿景,我们希望将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从尘封的历史之中重新显现。

从北京出发,窗外的景色从灰色白色的高楼,变成了云朵,再变成水田,变成了一座座连绵的翠绿的山。景宁是一个在山里的县城,河流穿城而过,四处可以听见当地人的方言对话,手边是潮湿的空气,仿佛这座城刚从山里生长出来,还带着露水的。

吴布村的水田间

住在景宁县城,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去到一个周边的村镇。大钧三面环水,铺着青石板路的地面,像是漂浮在河流里;郑坑乡吴布村在山上,山路曲折,建筑是用木和黄土建起来的,半山腰林中藏着一栋200年前的老房子;东弄村的对面是几座茶山,村落也是沿山而上,道路沿山程之字形分布,水田、溪流、民居穿插其中。

就这样我们进入了乡村,在大钧,我们看见穿着民族服饰的畲族新娘正经历着一场独特畲族风情的婚礼;在吴布村,老乡邀请我们上树摘取当地种植的新鲜杨梅。走在曲折的乡道上,层层的梯田就顺着山势爬了上来,一场大雨说下就下,我们来不及躲雨,被淋了个透,跑到猪圈的屋檐下等待晴天。

桃坪羌寨的羌族碉楼上

2021年的冬天和夏天,我加入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四川理县实践支队,作为文创组的一员,我着力于当地的旅游和文化调研。

理县的山水不像景宁那般温婉,这里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带,水流湍急,山也像是用斧头凿出来的。为了调查体验当地的民族手工艺和农业发展状况,支队先后去了桃坪、甘堡、蒲溪乡、熊耳山、古尔沟几个村镇。

桃坪是羌寨,有着传承百年的传统羌族碉楼建筑群,碉楼之间相互连通,内部空间变化丰富。甘堡藏寨则是藏族聚居的传统村寨,门前的雕像记述着久远的历史,每一座碉楼似乎都在讲述着故事。这里的每座山上几乎都有老寨子,隔着峡谷,便能望向另一座山上的村寨,我仿佛能想象到曾经两座山之间的人隔着大山对望和呼喊的场景

城与乡的纠葛,持续了多少年,多少的人从乡里走了出去,又有人愿意从城中回到这里,有的人四海为家,也有人在这里坚守了一辈子。我们想做的,不过是亲眼去看到乡村中的一门手艺、乡村里的一块田地,看到一个人在这里的生活,他们也是值得被看见的无数人之一,乡村也是值得被看见的千万个乡村之一

理县的山

上山的路

熊耳山山顶,有两块凸起,远看像是一只熊的两个耳朵,开车上山便需要快一个小时,而在山上经营农产品基地的农民大哥杨科,则需要每天往返几趟,就连这条上山的路也是他当年开着挖掘机,一个人、六个月挖出来的。

我们采访时,他讲述着自己曾经作为一个外出打工的小镇青年,是如何开始回乡创业,和自己的父亲两人,一起做起农村合作社,带领当地村民一同发展的。开始的我们并不知道,皮肤黝黑,总是面带笑容的他,其实两年前正面临着父亲重病、孩子上学、合作社开始投入的多重压力。现在的他,已经逐渐将合作社的收支,控制平衡。有着国家乡村振兴的帮助,他相信一定可以将当地的农业发展起来,靠双手的勤劳致富。

傍晚的熊耳山

蒲溪乡在蒲溪畔,从乡政府一路上山,带着我们的便是一个经营着土鸡蛋养殖和农产品电商的年轻人——周凤兵。他年轻时外出打工,做过服装行业,但心中挂念父母和孩子,便决定回乡创业,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山上,是他经营的土鸡营地,它们钻入树林,飞上树稍,动不动就不见了踪影,到了晚上,随着周凤兵父亲的一阵呼喊,这些土鸡却又乖乖的回到了鸡窝中去。从三只两只小鸡,到养了上千只,从自己家养土鸡,到帮助周边农户养殖土鸡、销售土鸡蛋,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

周凤兵

这条路通向山顶上的甘堡藏寨,却在中途向山腰一拐,突然就变得坑洼和泥泞。那里的尽头是祁富云的基地,山鸡是他在这里的特色产业。祁富云打开饲养山鸡的一间大屋子时,山鸡就像是动物世界里的飞鸟一般扇动翅膀,掀起地上一阵阵尘土。从能走车的路,到种着果树和养着鸡群的地方还有一段步行的下山路,路不好走,祁富云安装了一个带着小车的滑轨,这些产品就靠滑轨运输上来,再靠车运下山去。山上有祁富云搭的祭祀之所,他有时会在这里进行羌族祭拜山神的仪式,他们敬畏天地自然,但也相信自己的双手。

三条路,有新有旧,但都曲折,也都藏着故事,藏着当地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踏上这条路,看见了这路上人们的生活。

在理县

灵巧的手

在丽水云和县城的车站,我们见到了蓝文鑫。他很年轻,但偏爱传统木雕工艺和畲族文化。用一双灵巧的手,在粗糙的木料上,雕出了一朵朵精细的花。我们背着相机和他上了山,去看他是如何将山间的一块树根取下,又做成了一件件精微的工艺品。晚上,他打开房间里的老木箱子,给我们展示他的藏品,畲族的衣服、帽子、腰带、鞋子、银器、传统祭祀所用的木杖、法器,像是一座小型的展览馆。他说:“这些东西总要有人记得的,如果我不去记得,可能就没人记了。”

蓝文鑫在他的木雕工作间

另一双手远在理县桃坪,当地羌寨的王露琼老人是羌绣的非遗传承人。面对镜头,她不如年轻人自然,显得有些羞涩。她自幼跟着母亲学习织绣缝补的手艺,从曾经家用的衣服、鞋帽到如今精致艳丽的刺绣作品,家中摆放了一屋子的羌绣作品。她开班教学,寨子里妇女们的刺绣手艺,几乎都来自于她。奶奶屋子里有一副作品,是献给祖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礼物,我们离开的时候,她希望我们能够帮她设计一幅感谢抗疫工作者的画面,她想要亲手绣出来,献给为疫情付出的人。

与王露琼奶奶的合影

我还记得景宁县城里传承父辈手艺的银匠,记得山上经营刺绣和扎染的姐姐,记得吴布村里给我们展示他一整套自制木匠工具的老爷爷。他们的手或黑或白,有细腻有粗糙,但都足够灵巧,都将自己心中的情感附在手中的器物当中,被我们所看到。我们又用手中的相机,让这一双双灵巧的手,被更多人看到

在吴布村见到的祭祀仪式传承人蓝土成

他们应该被看见

三次在乡间的实践,每一次我们都完成了一部记录短片。在丽水,我们记录下这里的畲族风情,记录下这里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冬天的理县,我们记录下来羌绣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一位非遗传承人的期盼与遗憾。在夏天的理县,我们记录了三位回乡创业者的生活,看到了那条希望之路。

在蓝文鑫的木雕工作间外

2020年的7月,浙江洪水,丽水也在受灾区域,我微信上问蓝文鑫,他那边是否一切安好?他答复我,自己和家人都很平安。我便又想起和他一起坐在村口的石头上的那天,我们像两个生活在这里很久的村民,一起看着太阳慢慢下山,直到周围一片漆黑,只有天上的星星还在亮。在从蒲溪乡的山上下来时,周凤兵拿着一筐土鸡蛋追到我们的车旁边,一定要让我们带上,说这几天的早餐可以尝尝。在祁富云的家旁,我操作着无人机拍摄山体和村落,他的双胞胎儿子歪着头和我一起看着飞机飞上天空。离开景宁的前一晚,景宁刚好有一个文化集会,我们拍摄的几位手艺人刚好在那里见了面。我买了一条扎染的丝巾,给妈妈带了回去。

我们记录的是乡土、传统、手艺、变迁,更想看见一个个生动的人,和他们背后真实复杂而又温暖的生活与故事。我更希望这里的生活能被更多人看见,这里的人也能看见更多的生活。

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会踏上乡土之路,亲眼去看一看那真实的乡村。

祁富云家的双胞胎

(图、文:美87环境艺术设计系 李叁陆)

© 2024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100084

© 2024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