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   教学   /   教学动态   /   正文

分享

清华美院教授尚刚做客人文清华讲坛发表主题演讲《亲近我们的辉煌》
2019.10.29

20191029shanggang1.jpg

2019年10月22日晚7点,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了主题演讲《亲近我们的辉煌》,为大家讲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工艺美术对培养审美意识的贡献,带领大家体验了一场纵横数千年的国宝之旅。

千余名观众到场聆听演讲,同时众多网友在场外观看了在线直播。

◆起源:新石器时代即开启辉煌

据尚刚教授介绍,“工艺美术”是个外来语词,20世纪初,从日语引入,进入中国还不到一百年。名词虽然出现很晚,但历史却很悠久。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以陶器和玉器为代表,中国的工艺美术即开启了辉煌。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工艺美术是最重要的美术创作,绘画与雕塑的成就几乎都要借工艺美术展现。

◆定义:用手工业方式制作的造型艺术

尚刚教授表示,古代工艺美术是指用手工业方式制作的造型艺术,兼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属性。

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按材料可分为六个门类,包含丝绸等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以及其他。不少人把工艺美术品视为“奇淫技巧”,这完全是误解,在古代,其主体其实是日用品,其次才是欣赏品。不过在古代,工艺美术的日用和欣赏往往融为一体,所有的日用品都能欣赏,很多欣赏品也可以日用,比如精美的丝绸既有展示功能,又可以用来做衣服,还可以区分人的等级。

◆评价标准:适用和美观的统一

既然主体是日用品,工艺美术的评价也就以适用为原则。在丝绸等平面作品以外,可以把工艺美术品分解成造型和装饰两部分,它们的演变往往都在满足适用的需求。

造型和适用的关系最明显。比如辽代皮囊壶造型及演变即与游牧生活变迁有关,辽代早期壶的设计为了迁徙方便,是扁平贴身的,但这种造型不利于在室内摆放,后来演变成圆的,就利于摆放了。

装饰和适用的关系则稍弱。魏晋之后,中国的餐饮器以瓷器为主,瓷器若有装饰,早期往往凸出器表,不利于清洗,所以元以后瓷器装饰基本演变为彩绘,器表平齐,不易藏垢,更利于清洗。

造型和装饰不妨碍使用是基本的尺度,有助于使用才是更高的标准。这令工艺美术的创作如同戴着镣铐的舞蹈,束缚了庸人,也玉成了巧匠。比如东汉错银釭灯、唐代的香囊,都是融汇美观与适用的楷模。

20191029shanggang3.jpg

◆制约因素:材料和技术

材料制约着工艺美术品的造型。比如金属、玉石、漆木器的造型可方可圆,但古代陶瓷造型往往和圆有关,除了不计成本的制作,绝少方直的造型。尚刚教授详细解释,这是因为用陶土、瓷石做坯,烧造会变形,而人的视觉对曲线不敏感,对直线很敏感。如果造型不很圆,人们不大在意,如果本应笔直的造型线扭曲,作品就不美观了。材料也会影响工艺美术的装饰,比如不同色彩效果的元青花就是用不同金属含量的钴料绘制的。

技术对工艺美术品面貌也有影响。比如原始社会陶器,很多坯体比较厚,是因为用盘泥条的方式做的,而蛋壳陶只能用快轮拉坯。而长期作为中国丝绸代表的锦,唐代以前,往往锦面色彩较少、花纹也嫌粗放,入唐以后,则变得色彩丰富、花纹细腻。这是因为中国丝绸原本采用经线起花的技术,入唐后,则借鉴西方织机,改进成纬线起花。纬线大大短于经线,换色、织花更加得心应手。

20191029shanggang4.jpg

◆演进规律:造型变化慢装饰变化快

古代工艺美术的造型变化慢。因为造型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古代生活方式变化不太大,所以造型变化也慢。

但装饰变化快,因为装饰更多关联审美,而各时代的审美潮流有很大不同,所以装饰变化活跃。

◆主流与中心:官府主导时代风气

工艺美术的创作,有官府和民间两个系统。官府造作占尽人财物优势,产品精工细作,风貌主导时代风气。民间产品多较粗放,但精品常仿制官府造作。

陶瓷生产一定会造成环境破坏,所以要远离大城市,而其他工艺美术的生产中心多在大城市及其周边,那里人口密集,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荟萃,商业发达,良好的销售也不断刺激工艺美术的创新。

◆文明价值:丝绸与瓷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尚刚教授表示,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两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贡献,那就是工艺美术中的丝绸和瓷器,分别比其他国度早了将近四千年和大约一千六百年,其水平长期处于世界的巅峰。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交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工艺美术品源源不断运往域外,产生了重大的文化影响,比如埃及等许多国家还曾有过大批仿制中国作品的历史。

20191029shanggang5.jpg

◆审美意义:左右人的终极审美判断

工艺美术对人的震撼虽然不如文学、戏剧、绘画、雕塑等,但其影响力却更大。古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人可能终身无缘欣赏纯艺术,却无法在衣食住行中回避工艺美术。因此工艺美术品自幼就“润物细无声”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潜移默化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这是其他艺术门类难以企及的。

◆认知功能:最能体现古代审美

古代工艺美术的共性远远大于特殊性,这是因为除去少量作品外,无论官府、民间的造作,其使用者均为地位相近、财力相近的特定阶层,体现着一个阶层,甚至一个阶级的审美。这和强调个性的诗歌、绘画截然不同。因此,通过工艺美术,能够对古代的审美风尚与其演变有全面的理解,而诗歌、绘画体现的则是相对小众的精英审美。

◆文化传播:异域人士了解中华文明的基本媒介

中华文明深厚博大,思想、文学、书法等固然高明,但观念的差异、语言的隔阂,长期让域外人士难以理解。工艺美术品不同,既美观又适用,于是备受珍爱。作为享誉古代世界的“中国制造”,它们在使用之中,就让人认知了中华文明,成为古代异域人士了解中华文明的基本媒介。

和西方比较,中国的工艺美术含蓄优雅。宋代以来,许多作品重在神韵,不求形似,余韵绵长,以精湛技艺营造意境,这同西方的错金镂彩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含蓄典雅也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质,为世界文明贡献了独特的审美类型。

20191029shanggang6.jpg

本次演讲,现场观众反应热烈,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北京电视台、北青网等媒体的记者到现场进行了报道。网易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凤凰网、腾讯视频、搜狐千帆直播、今日头条和抖音等网络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在线同步直播。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发起的大型思想传播活动,推动建设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新百年。讲坛定期邀请优秀人文学者,在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公众演讲,阐述其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

讲坛于 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华学堂正式开启以来,已举办 23 场演讲,此前文学家格非、国学家陈来、社会学家李强、伦理学家万俊人、历史学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晖、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国家高端智库国情专家胡鞍钢、心理学家彭凯平、经济学家李稻葵、法学家崔建远、教育家谢维和、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影视评论家尹鸿、公共管理专家薛澜、科学史家吴国盛、文字学家黄德宽、经济学家白重恩、艺术家常沙娜、管理学家陈国青、环境工程学家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等知名清华人文学者,和74 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获奖作家清华校友郝景芳都曾来到讲坛分享灼见,与听众交流。

转载自:“人文清华讲坛”公众号

© 2024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100084

© 2024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